(一)流行性感冒 建议每年接种疫苗
防病关键: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着乏力等。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接触或人与被污染物接触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儿童及体弱多病者更易受流感侵袭,且在患流感后容易引起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
专家表示,学校如发现学生有发烧、咳嗽、流涕、肌肉疼痛等感冒样症状,要及时督促其去医院就诊,不可让其带病上课。短时间内出现大量流感样病例,学校应按相关处置方案及时向教育部门、辖区疾控中心报告。同时,学校要做好学生春季常见病的健康教育,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学校尽量少举办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保持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建议师生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进行有效预防。
(二)流行性腮腺炎 引发并发症须注意
防病关键:据了解,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可侵犯神经系统及各种腺组织。流行性腮腺炎本身并不严重,绝大多数病儿都能顺利康复。
但是,流行性腮腺炎引发的并发症要引起注意:一是并发脑炎,表现为持续高热、头痛、呕吐、脖子发硬、嗜睡或烦躁,甚至抽搐、神志不清;二是青春期男孩可并发睾丸炎,表现为睾丸疼痛、肿胀,特别是双侧睾丸炎,可成为将来男性不育症的原因之一;三是并发急性胰腺炎,表现为高热不退、恶心呕吐、左上腹疼痛。以上情况应引起家长重视,一旦出现,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托幼机构、学校的老师要积极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发现疑似腮腺炎的学生,要尽快与健康儿童隔离,以免传染,患病学生要等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才能复课,并对孩子用过的生活用品、玩具等清洗消毒。
(三)水痘 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发病
防病关键: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人为唯一传染源,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
专家认为,水痘传染力极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发病,故容易在幼儿园、小学等儿童集体机构引起流行。在水痘高发时期,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孩子接触水痘或带状疱疹病人,以防感染。出现水痘的学校、幼儿园要停止举办大型活动,多开窗通风,对玩具、课桌椅及孩子的生活用品进行消毒。家长要教育孩子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洗手,坚持体育锻炼,运动前后应及时增减衣服,防止着凉。
(四)麻疹 1岁至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防病关键: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属国家乙类传染病,春季为高发季节。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症及皮肤斑丘疹为特征。患者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易感者在接触患者后90%以上均可发病。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日内均有传染性,传染期患者口、鼻、咽、眼结合膜分泌物中含有麻疹病毒,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麻疹,1岁至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专家表示,由于麻疹的治疗没有特效药,预防尤为关键,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办法。目前,儿童基础免疫程序规定,麻疹初次接种年龄为8月龄,18—24月龄(即1岁半到2岁)复种一次。此外要配合其他措施进行综合预防:对麻疹病人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患儿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出诊后10天;做好“三晒一开”,即晒被褥、晒衣物、人常晒太阳、开窗换气,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
(五)其他传染病 接种疫苗是预防最有效手段
有调查显示,春季开学期间也是猩红热、流脑、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的高发期,手足口病疫情也开始抬头,托幼机构及学校应提前做好防范。
防病关键:专家建议,学校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倡导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学校要落实晨检、因病缺课登记及追踪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健康监测,发现学生有发烧、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要及时督促其去医院就诊,对请病假的学生要查明病因;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学校尽量少举办室内大型聚集性活动,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及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学校要督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学校要加强食堂管理,保证学生的营养和安全,教育孩子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不要进食“路边摊”等不安全食品。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托幼机构、学校的老师要仔细翻看孩子的预防接种本,发现孩子漏种疫苗要督促家长及时带孩子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