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栏目:慢性病患者管理

        WHO盘点关于慢性病的10大误解,您中招了吗?

        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人卫健康 时间:2018-10-21

        分享:

        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国的流行病结构和死亡因素在不断改变。原来老观念中致死率高的疾病慢慢在退场,换上了许多长期被各种误会的慢性病。WHO盘点了关于慢性病的10大误解,一起来看看吧!

        第十名:慢性病主要影响高收入国家

        慢性病的主打选手是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性疾病、糖尿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类疾病,总被联想为“富贵病”,似乎只有高收入的发达国家的高脂肪饮食和缺乏活动的生活方式才会导致。实际上,80%的慢性病死亡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第九名:中低收入国家应该先控制感染性疾病,再说慢性病的事

        实际上,像中国这样人均收入并不高的国家,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已经控制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是慢性病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中国人死亡原因中,慢性病占87%,感染性、孕产妇、围产期和营养疾患加起来才占5%。

        第八名:经济条件好的人才会得慢性病

        这一点与第十名有异曲同工之妙。就连一些医生也表示不能理解收入较低的农村人或者进城务工人员为什么患上心血管疾病或者糖尿病的几率那么高。

        其实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绝大多数地区经济条件差的穷人比富人更容易患上慢性病,而慢性病沉重的经济负担还会将个人和家庭推向贫困。

        第七名:慢性病主要影响老年人

        所谓的“老年病”年轻化已经成为全球趋势,在中国更是如此。从全球来看,慢性病致死者中的一半都不满70岁,而25%以上的慢性病致死者不满60岁。

        随着年轻肥胖人口的快速增长、吸烟低龄化、控烟失败、空气污染、严重运动不足等因素的发生发展,中国年轻人患上慢性病的风险越来越高,慢性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也确实逐年攀升。

        第六名:慢性病主要影响男性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慢性病都会同等的危害男性和女性,但是由于行为因素的影响,比如男性烟民较多,而女性受厨房油烟影响等,某些疾病的发病率会产生差异。

        第五名:得慢性病是因为患者自己不健康生活

        许多人认为,如果因为生活方式不健康得了慢性病,那就应该责怪患者自己,但这其实并不公平。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只有当一个人有公平的机会获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有充分的支持作出健康选择,个人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完全的责任。

        经济收入不高者往往没有太多选择,尤其在饮食、生活条件、教育和卫生保健方面,根本别无选择——甚至所谓的平衡膳食、规律生活和坚持体育锻炼,对一线医护来说都是奢谈。

        对儿童来说这种“没得选择”更加明显。儿童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也无法选择是否被动吸烟,当然,他们也不会明白自己行为的长期后果。

        第四名:慢性病无法预防

        有些人觉得,慢性病不像传染病,把传播途径切断,或者打个疫苗,就能起到预防作用,所以好像也没有什么能做的——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实际上许多慢性病的诱发因素和风险因素的研究都已比较透彻,如果好好地控制这些诱因,80%以上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都将可以避免,超过40%的癌症也可以预防。

        第三名: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代价很高

        既然三分之二的死亡率都集中在中低收入国家,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看上去有一股代价不菲的feel。但WHO认为,许多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方法并不昂贵。

        第二名:我爷爷抽烟又肥胖,但他活到了96

        永远有人能举出一个抽烟喝酒烫头生活习惯不好的胖子长命百岁,或者一个生活习惯很健康的年轻人得了慢性病死亡的例子。这样的个例确实存在,流行病学统计不能对个体做出限定,但是趋势就是趋势,用个例反驳统计趋势的行为就是笑话。

        第一名:凡人终有一死

        这句话没错,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在漫长的煎熬、痛苦中等待死亡的降临。绝大部分慢性病不会“嘎嘣”一下人就没了,而是缓慢进展,尤其在慢病管理不力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不得不看着疾病一点一点侵蚀身体,出现越来越多的并发症,忍受越来越多的痛苦。死亡不可避免,但是避免满是病痛的生活是可以做到的。

        希望大家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慢性病,让生活更美好!